滦平县开展“双整双提”活动
构建党建工作新体系
为深入推进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,滦平县在全县开展以“整合党群优势资源,构建相互融合的大党建工作格局,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和制度化水平;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,强化基层党员做合格党员意识,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”为主要内容的“双整双提”活动,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工作体系建设。
(一)整合党群优势资源,构建相互融合的大党建工作格局,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和制度化水平。滦平县按照“全方位整合、一体化领导、系统化服务”的思路,让不同职能部门在大党建工作平台上找到各自的着力点,形成为民服务的整体合力,做到群众动嘴,干部跑腿。一是全方位整合。在各乡镇、街道整合规划纪检、组织、宣传、政法等部门及工会、团委、妇联等群团组织在基层的人员配置、资金项目、活动载体等,鼓励党支部人员兼任党群组织负责人或指导员,统筹涉及党建的资金、项目、资源,加强协调配合,形成工作合力。严格按照“八有”标准,统筹规划村级阵地,提倡“一室多用”,做到设施共建、设备共享。各村平均消减规章制度40%以上,减少机构牌子6块、版面12块、标语3条,全县共节约资金100余万元。二是一体化领导。普遍建立乡镇党委统一领导,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协调的领导体系,做到统一规划部署、统一配置力量、统一检查指导、统一推进落实、统一考核管理,并采取党建联席会的方式,定期对建立的党建项目进行会商督办,真正达到组织对接,目标同向,资源共享,载体联动,将各项党群工作紧密结合起来,形成工作合力。三是系统化服务。按照“一厅式办公、一站式服务”要求,在20个乡镇设立党群服务中心,把乡镇纪检、综治、财政、计生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工青妇等机构相关业务,纳入党群服务管理事项,集中面向党员群众办理,并实施全程代办制度。一年来,滦平县各党群服务中心共接待群众5.2万余人次,办理各类事项3万余项,为群众节约路费6.6万元。其中,代办事项4000多项,限时办结和承诺办结率达到100%,群众满意率达到100%。
(二)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,强化基层党员做合格党员意识,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。滦平县以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为中心,集中开展“四制一化”党员教育活动,让基层党员和党组织动起来、红起来,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,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。一是“选优配强”搭班子。集中开展了“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集中攻坚行动”,对30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制定一村一策,在责任体系、运行机制、工作合力、引领发展、个体素质等方面进行集中整顿,实行挂牌销号。结合全县村“两委”换届准备工作,由各乡镇党委书记对所辖村“两委”班子逐个进行分析研判,按照“一村一策”总体要求,针对重点村的实际情况,制定多种措施推进村“两委”换届准备工作,提前培养后备干部队伍644人,确保支部班子后继有人。先后选派机关年轻干部、退休党员干部83名到村担任“第一书记”,选派43人到村担任副书记,选派221人到村担任“党建指导员”,通过注入新鲜血液,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。二是“阳光党务”建机制。将《河北省村级组织工作规则(试行)》翻印成口袋书,覆盖全县各乡镇及200个行政村。进一步规范了村级党组织民主议事机制,建立民情信息库,开通“网上村村通”“两代表一委员”工作室等多样化服务平台,实行村党组织书记星级管理,开展“双述双评”活动,进一步规范村“两委”班子工作运行机制。完善民管会、村监会、党风监督站、帮扶支部等组织,切实保障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各项权利。目前,各乡镇、村开通“网上村村通”67个,开展双述双评活动251场,累计评议党员6500余人次,建立帮扶支部200个。三是“四制一化”强队伍。全面推行党员“四制一化”工作体系,以党员“先锋指数”为抓手,以落实党员管理的四项机制提升基层党员做合格党员意识,推进“两学一做”常态化。建立党员教育培训机制,注重运用“两微一端”(微博、微信及新闻或移动客户端)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党员教育管理;建立党员监督约束机制,通过亮牌示范,强化群众监督,使党员自觉树立党员意识。建立党员激励奖惩机制,采取荣誉称号、政治待遇等形式,提升党员群众的荣誉感;建立党员关爱帮扶机制,使党员时刻感受到组织的关怀。活动开展以来,发布微信、微博600余条,发放党徽4500个,开展“五星级文明户”“孝老敬亲”等评选活动233场次,建立各类服务队伍312支,开展义诊、义务劳动等活动925场次,走访慰问2000余人次。同时,在全县各村着重开展“争当五员、服务群众”活动,根据每名党员自身特点及个人能力,通过党员群众评选,全县7582名农村党员根据自身特点,走上了基层组织员、政策宣传员、党风监督员、民情调解员和经济发展员等岗位,激励引导基层无职党员作用发挥,强化了做合格党员意识。